適合自己學校的校園文化,才是最好的文化。綿陽市游仙區觀太鎮北京致公愛心小學眾領導基于“辦什么樣的學校”和“怎樣辦好學校”的深層次思考,是一定的教育思想、管理思想與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。深入發掘百年老校的內在底蘊,提出“陽光教育”,從建設理念文化開始,著力建設陽光物質文化,為孩子終身幸福奠定基礎,為教師成長鑄造平臺,照亮師生的幸福人生。
特以學校優秀的辦學理念“陽光六年,亮麗一生”,校訓“陽光共享,合作共生”,學風“共享六年,陽光成長”,學校教風“做陽光教師,育陽光少年”。為本次設計元素。
1、標志取材于“合作”、“愛心”,同時取材于校名致公“Z”、“G”
2、整個標志像兩個手拉手做游戲的小朋友,體現了學校氛圍的融洽,學生之間團結互助。無論來自哪里的學生,來到這里,就會融洽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。
3、在原有校徽基礎上色彩略微變動,紅色、藍色、橘黃。
紅色:紅色代表著積極樂觀,是一種鮮艷的顏色,象征著喜慶,給人以青春活力、熱情奔放、積極向上的感覺。
藍色:代表"初始"的顏色,是生物在年輕時的代表,是美麗而靜謐的顏色,平靜中散發著理智,且蘊含著創新,而創新給了我們動力。
橘黃:較紅色更溫暖、鮮艷。給人活潑、甘美、富麗、明 朗、親切和充滿朝氣的感覺,是一個很有活力的顏色。它也是一個令人注目的顏色,但卻不像紅色那樣觸目,是一個富有親和感的顏色。
校門整體以“陽光共享,合作共生”為題,保留原建筑形狀,色調更換,植物重新搭配使之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。校門左側用作臨時停車。與校門融為一幅美麗的畫卷。大門右側設立“陽光”浮雕墻與教學樓壁畫遙相呼應,旁邊展示學校榮譽等基本情況,以此作為學校對外的宣傳窗口。
進校門左側,此處是學生平時活動空間,以學生為主體,以“共享六年,陽光成長”打造合作、共生主題雕塑,四周綠植搭配休閑致公亭,以便學生讀書休憩。
本著學校教風“做陽光教師,育陽光少年”為原則,沿堡坎處設立圍欄,色調與周圍環境融合,設立廊架展示書畫等作品,旁邊有著供師生休憩的長椅,搭配著“因材施教”的景觀石。
學校以羽毛球為特色辦學方式,故此在運動區域利用綠植打造羽毛球形態,在此基礎上創設羽毛球小品雕塑。
校園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獲得的關鍵,對學校的師生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。根據自身實際,做到“一校一品,一校一景”,打造特色校園文化,促進學校“三風”建設。通過校園凈化、美化、綠化和靚化,使校園“春有花、夏有蔭、秋有果、冬有綠”,精心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。現有校園風氣好,同學們每個都書生意氣風華正茂,校園環境也好,在這么舒適的環境下成長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情。在這里,孩子們在此生活。